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将于8月29日上会审议炒股配资,招股书披露,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部分),拟募集资金98,995.03万元,将分别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泰金新能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是国际上可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是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01
现金流恶化,资产负债率奇高且远高于同行均值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泰金新能营业收入分别为100,457.95万元、166,942.45万元、219,387.5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9,829.36万元、15,534.62万元、19,538.9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763.71万元、13,777.67万元、18,331.01万元。
报告期内,泰金新能业绩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公司的现金流却出现了恶化。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584.74万元、20,979.54万元、-47,048.99万元,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而且为负数。
除此之外,泰金新能还存在高额的负债压力。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35%、92.04%和84.86%。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各期末,泰金新能同行业可比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61.19%、59.17%和59.21%。因此泰金新能不仅资产负债率奇高,而且也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
另外,报告期各期末,泰金新能流动比率分别为1.04倍、1.03倍和1.07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41倍、0.37倍和0.39倍,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较低,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这也就意味着公司偿债能力偏弱。
02
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募投扩产恐“消化不良”
泰金新能主营业务产品包括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产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其中电解成套装备产品收入金额分别为46,343.03万元、108,805.29万元和141,736.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45%、69.64%和66.54%,钛电极收入金额分别为34,105.53万元、35,891.29万元和58,554.8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13%、22.97%和27.49%。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都来自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产品,而泰金新能本次募集资金大部分也都将用于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产品扩产。
首轮问询函披露,泰金新能募投项目“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阴极辊1,050台、生箔一体机1,050台、表面处理机26台、溶铜罐111台、磁控溅射设备30台、水电镀设备30台、光伏镀铜设备30台,其中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光伏镀铜设备系募投项目新增产品。募投项目“高性能复合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铜箔钛阳极43,600㎡、水处理阳极52,326㎡、双极板20,000㎡、PET镀铜阳极7,800㎡、光伏镀铜阳极6,000㎡、电解水工业清洗设备1,600台、泳池用电催化氧化设备2,200台。其中PET镀铜阳极、光伏镀铜阳极、电解水工业清洗设备、泳池用电催化氧化设备系募投项目新增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泰金新能目前现有的产品的产能还存在大量的闲置。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泰金新能阴极辊产能分别为555台/年、658台/年、658台/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5.41%、98.63%、46.05%;生箔一体机产能分别为432台/年、691台/年、691台/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30%、85.67%、18.23%。报告期内,公司阴极辊和生箔一体机产能逐年下降,尤其在2024年,阴极辊产能利用率已经低于50%,生箔一体机产能利用率更是不足20%。而“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阴极辊1,050台、生箔一体机1,050台、比现有产能的一倍还要多。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泰金新能铜箔钛阳极产能分别为9,500.00㎡/年、13,600.00㎡/年、16,800.00㎡/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0.10%、95.08%、68.63%;其他钛电极产能分别为80,673.00㎡/年、175,803.00㎡/年、182,261.00㎡/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67%、88.85%、61.35%。可以看出,2024年公司铜箔钛阳极和其他钛电极产能也出现显著的下降,均已经不足70%。而“高性能复合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铜箔钛阳极43,600㎡,比现有产能的两倍还要多。
总上来看,泰金新能2024年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产能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不足50%,那么未来泰金新能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是否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形。
03
吝啬研发费,科创属性或有待“拷证”
泰金新能本次选择在科创板上市,而科创板强调“硬科技”定位,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能力的突出表现是科创板对拟IPO企业的硬性要求,也是公司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强有力保障。
虽然泰金新能在招股书将自己一顿夸,自称实现“技术突破”“进口替代”,但是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却狠狠“打脸”。
本报讯 (记者丁蓉见习记者张美娜)近日,在以“数能先锋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深圳2024国际数字能源展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奕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奕东电子”)、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动力”)和深圳精控集成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控集成”)三方携手发布了全新一代锂电池安全管理信号采集数字化模组方案。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755.39万元、4,854.30万元和7,183.9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4%、2.91%和3.27%,公司在2023年的研发费用率竟然不足3%,要知道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中就包括,公司研发费用率是不能低于3%的,这作为一家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属实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5.33%、5.80%和7.25%,对比来看,泰金新能的研发费用率远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
除此之外,专利数作为研发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炒股配资,而泰金新能及子公司12项专利被自然人赵亚峰于2024年8月申请宣告无效,其中公司7项专利被宣告无效。